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松江区旅游

松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21、醉白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醉白池
  醉白池位于松江镇人民南路。清顺治年间,邑绅顾大申在明代一座旧园遗址上改建而成。据《醉白池记》载:宋代“韩魏公慕白居易而筑醉白堂于私第之池上,水部君(指顾大申)又仿韩而以堂名其池”。原醉白池规模较小,1958年在园西扩地60余亩,扩建后,醉白池正门朝西,门内有湖,沿湖筑草亭、长廊,过池上石桥,水杉林尽处为中门——原醉白池大门。门内庭北是雪海堂;雪海堂后院,对称植有百年丹桂两株。顺廊屋可步入园林精华部分——内园。园以黄石堆砌的长方形水池为中心,四周绕以楼阁亭榭和长廊,以及高低错落、迤逦相连的花墙。以横跨于池北的“池上草堂”为中心景物,正中挂着一块“醉白池”字匾,堂屋东面是一座四面厅,建筑具有明代风格。水池四周还有不少精雕细刻的亭榭。东南面有大湖亭,东北面有小湖亭,西南面有六角亭,四面厅东有一座船……[详细]
松江陈公祠
  陈公祠原位于松江区西塔弄底,1999年底,因松江中山二路改建,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祠堂按原样迁建于上海方塔园内,2000年6月落成。1985年7月,陈公祠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陈化成,福建同安人,原任福建水师提督,后任江南提督,驻松江府。陈到任后,亲临前沿督促布防。1842年6月16日拂晓,英炮舰向吴淞炮台发起进攻。陈化成驻守西炮台,率兵英勇抗击。因东炮台守将畏敌,致使炮台失陷。英军水陆夹击西炮台,陈孤军奋战。临终前手指青天,连呼三声:“好男子!”英勇就义。松江府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而立专祠。陈公祠现存祠殿两进,门厅为三间七架梁,檐下设有斗拱,斗拱之间雕有花卉图案的垫拱板。根据斗拱象鼻昂的特征,表明建筑年代较近。陈公祠原址为清康熙时大学士王顼龄之秀甲园,道光年间为朱文璇等购得,修……[详细]
松江明砖雕照壁
  砖雕照壁:位于松江区方塔园景区,在方塔的北侧照壁原位于松江府城隍庙前,据(明)正德《松江府志》:城隍庙,在谷市桥西,兴圣塔院后。初在今府治西,宋政和间迁于东南,今盟素道院之侧。元至正二年,知府杨伯野台拓地改建,丙戌毁。邦人孙明绪成之。国(明)朝洪武三年,知府林庆即兴圣寺殿址作今庙。景泰庚午灾,知府黄平重建。弘治巳酉知府刘璟重修。可知照壁建于洪武三年。城隍庙在抗日战争初期毁于日机轰炸,只有照壁仅存。照壁前有一水池,对照壁起了保护作用,至今保存较完整。照壁面阔三间,中间高4.75米,宽6.10米,面积约30平方米,为一巨幅雕刻。以一怪兽为主题,鹿角、狮尾、牛蹄、龙鳞,足踏元宝、如意、珊瑚、玉杯,旁有摇钱树、灵芝等,皆人间财宝。传说此兽吃尽人间珍稀财宝还不满足,还想吞食天上的太阳,结果掉进东海里淹……[详细]
24、兰瑞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瑞堂
  兰瑞堂位于园内其昌廊西侧,明代建筑,风格简朴。原位于中山西路包家桥东堍,座北面南。堂内曾悬一“兰瑞堂”匾额,为清代书法家张祥河手笔,匾已毁。该厅具体建筑年代已无从查考,据传为明代建筑。清初曾为娄县(松江)人朱椿任江西巡抚届满回归故里后购得宅第,1984年迁于方塔园。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架,为扁作厅堂之式。厅有一特色:“一梁四柱”系为十分罕见的上等木材“金丝楠木”,故民间又称此堂为“楠木厅”。厅内结构简明、流畅、古雅,梁枋全系素面,前廊柱用八角形截面木料,较为少见,很有气势。摆设实为松江地区典型的明代风格。1984年,兰瑞堂拆迁至方塔园内。1990年,兰瑞堂内辟建“明朱舜水纪念堂”。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所书的“存古映今”高悬于堂对面大门的上方,寓意深远。1985年7月,兰瑞堂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详细]
上海松花江护珠塔
  上海松花江护珠塔:位于上海松花江境内。距今已有900年历史,倾斜角度已超过比萨塔1.5倍,侧向东南,斜而不倒。清朝时曾遭火灾,烧去了塔心木,楼板、扶梯、腰檐等也残缺。护珠塔又称宝光塔。在上海市松江区天马山中峰。因塔身倾斜,故又称斜塔。天马山是“云间九峰”第八峰,为九峰中最大的一座。圆智教寺是九峰中较大的一座佛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原在华亭县城西南,五代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2年)道水灾坍塌,遂迁到山上。宋代又扩建。寺后有护珠塔,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为栱云山的许大全建造。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重修。塔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18.82米,楼阁式。每层有腰檐、平座、栏杆,原是一座玲珑的宝塔。据史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山顶因佛事,爆竹引起火灾,外廊及塔……[详细]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
  夏完淳墓:位于松江区石湖荡镇荡湾村夏完淳(1631-1647),是一少年英雄。是我少年时的偶像。幼时读《儿童文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南冠草》,讲述了他在被俘后,如何戏弄洪承畴,讽刺洪承畴投降清朝。最后被杀。这也是他留名后世的主要原因。根据上海文物博物馆志,夏允彝父子墓在荡湾村北农田间,墓前有墓道,道口有清代知县立石,上 书-“明夏忠节公允彝墓道”夹有小字“公先世并葬于此”、“子节愍公讳完淳祔”、“永远禁止樵牧侵占”。夏氏祖墓多不存,今为一排五座砖室墓,葬夏允彝三代。墓后为托山,呈半环状。此墓多次被盗掘,1951年盗墓者打洞,盗去夏允彝印章等,将书籍塞于墓内而毁。后经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追查,追得印章等,而书籍已损毁。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修葺,并立墓碑,国务院副总理陈毅题碑文……[详细]
云间第一楼
  “云间第一楼”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50号,原为松江府署谯楼,现松江第二中学大门口即是此楼楼基残墙。它的建筑风格取我国传统的双重檐歇山顶式,楼面阔五间,全部用柱子撑起。楼阁高耸空中,面阔24.8米,进深10.10米,高约16米,颇为壮观。楼下中间为大门过道,门阔5.1米。古楼清水砖墙,翘角飞逸,古色古香,与宋代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楼阁式建筑相仿,是解放初全国范围内所存两处梁柱式溯楼中的一处。“云间第一楼”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破坏,仅存残架,后又毁于1951年台风,仅剩楼的残砖碎瓦和台基。在20世纪末,重新仿造新楼。1985年,“云间第一楼”被列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乘坐沪松专线、松江11路可到达 景点位置上海松江区中山街道中山东路,松江科技馆北侧……[详细]
兴圣教寺塔
  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座落于中国东部上海市松江县县城的东南部,是一座建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的砖木结构古塔。兴圣教寺塔建造于北宋熙宁至元祐年间(公元1068~1094年),以后历代均有修葺。塔的形制结构继承了唐代砖塔的建筑风格,塔的平面呈正方形,通高42.5米,共9层,底层每边宽6米。塔身各面均有砖砌圆形壁柱,柱上装有木制斗拱来承托木构的瓦屋檐。塔外壁四面均开有门壶形的门洞。塔上的木构件多为宋代原物,第七、八、九层则是清代改砌的,形制与下面几层不同。在塔基下还发现有地宫一座,安放有石匣1个,银盒石匣2个,匣内藏有宋代钱币42枚、铜菩萨坐像和卧像各1尊。此外,方塔前还有明代建造的砖雕照壁一座。兴圣教寺塔是江南地区造型最美的古塔之一,为我们了解唐代佛塔的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方塔园内陈化成祠
  方塔园内陈化成祠[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清代]陈化成,福建同安人,清道光廿年(1840年)江南水师提督,驻松江府。廿二年(1842年)率部抗击进犯吴淞口之英军战死,谥“忠愍”。同年邑人建祠,光绪廿四年(1898年)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现存门厅和大殿。门厅建筑面积79.35平方米,三开间七架梁,硬山顶,南额枋上有补间斗栱,象鼻昂。大殿建筑面积115平方米,三开间九架梁,前部翻轩,檐枋上置补间斗栱,硬山顶。1912年松江同盟会支部设于此。同年中山先生来松视察,曾宿于祠东擅斋。原位于中山二路西段秀甲园,1999年整体迁至方塔园。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子龙墓
  陈子龙墓为纪念明末抗清义士陈子龙所建,位于方松街道广富林社区管理站(原广富林村)。整个墓地占地两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内建有陈子龙墓碑。石碑四块,上面刻着陈子龙生平事迹及其本人的雕刻画像。内有状红亭,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间。该墓地免费向游人开放,场地较为宽阔,可供入党宣誓、清明扫墓、举行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集体活动。1987年,着手进行修复。全部工程于1988年告竣。新修的陈墓,以花岗石为地坪,4级台阶,四周绿化;墓前碑石刻有陈子龙画像及顾廷龙所撰《陈子龙事略》;墓门上刻有李一氓所写的“明陈子龙墓”;并按原貌重建沅江亭,乾隆五十一年所勒墓石,仍按原址竖立。1987年11月1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上海市文化保护单位”。地址:方松街道广富林路以北龙源路以西30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