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徽州区旅游

徽州区文物古迹介绍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山庄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桥、凉亭各1座。198……[详细]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
  安徽省重点文化节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著名风景区黄山南麓,处于“花山谜窟”和“棠樾牌坊群”两景区的中心地带(黄山市徽州区城区内)。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队和特务营奉命于2-4月间到达皖南岩寺地区集中进行组编点验和军政训练,军部机关设在岩寺金家大院。经过组编训练,1938年4月26日,新四军召开抗日誓师大会。4月28日先遣部队从潜口出发,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5月1日后,部队分批奔赴抗日前线,军部于5月5日离开岩寺移驻泾县云岭。北有延安,南有岩寺。新四军在岩寺,不仅发展壮大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而且对皖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院是一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四幢三间……[详细]
潜口古建筑群
  介 绍 离开黄山温泉后乘车下行约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见到,故又称“紫霞山庄”,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庄面积16000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集中一处,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明代山庄。 这十余座明代古建筑是荫秀桥、石牌坊、善化亭、乐善堂、曹门厅、方观田宅、司谏第、吴建华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等。 荫秀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为单孔拱桥,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 走过荫秀桥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石牌坊。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 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详细]
下尖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潜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塔空心仅两层,第一层四面砌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第二层壁间嵌砖雕媚匾,内镌“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竹溪翁汪道植谨立”。其余五层为实心。现塔檐及顶部已毁。此塔分明下边大上边小,因何呼为“下尖塔”?对此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无比。不知哪一年,有条黄鳝精古井为王,兴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万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让二郎神下界除妖。黄鳝精知道自己没法跟他较量,便就近钻进泥潭沙窝里,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赶山鞭舞得叭叭响,它也不露头。二郎神一怒,便从腰里取出另一件名叫“下尖叉”的宝物,瞄准黄鳝精藏身处狠狠刺去。这一刺虽没刺中黄……[详细]
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主要的建筑时代为明初至清末。该村自唐代以来,高官、隐土、巨贾、史志学家、作家、制墨家、书画家代不乏人。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110人。该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处。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内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处(其中明代民居18处,清代民居2处)。这20处构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民居15处。分布在该村方圆0.7平方公里的山区盆地内。文献祠堂位于村西首,是呈坎罗氏宗祠,族人祭祖、议事、举行重大礼制活动的场所。长春社位于村南首,是村民祭记土地神、五谷神之所;位于村中衔巷交叉口处的钟英更楼是打更巡夜供瞭望和报时之场所;横跨众溪的环秀桥……[详细]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荫山巷金家大院。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正式成立,军部移驻南昌。随后,主要领导人分赴各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做好部队集中改编工作。把由各红军游击队改名的“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组建新四军的四个支队。从1938年1月中旬起,项英、曾山、陈毅、黄道、张云逸、赖传珠等先后到湘赣边、赣粤边、闽浙边向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并就国共合作、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问题作了动员。当时,有些游击队干部、战士对改编不理解,认为改编是向国民党“投降”,尤其是对“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意见最大。面对这些思想问题,项英等领导人耐心细致地做说服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国共合作、下山改编是……[详细]
罗东舒祠
  在徽州现存的众多古祠堂中,“罗东舒祠”是最著名者之一。它坐落于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它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四进院落建筑层层升高“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的。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罗氏族人介绍,罗东舒幼年时期就聪颖过人,成年后,淡泊名利,隐居乡间,以耕作读书为乐。他积德行善,以仁义之心待人,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都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的先祖,罗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据说对他的祭祀仿照曲阜孔庙的礼仪,这在徽州祠堂中是不多见的。“罗东舒祠”坐西朝东,包括照壁、棂星门、前天井、左右两座碑亭、仪门、两……[详细]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洪坑村。该村是古徽州洪氏家族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历史悠久,官宦辈出,明清为繁荣期。现该村仍保存有明、清古建筑40余处,进士坊、世科坊、洪氏家庙为其代表性建筑。洪坑牌坊群包括世科坊、进士坊、吴氏贞节坊、吴氏节孝坊四座。进士坊及两贞节坊位村南,跨进出该村入口村道,清代建筑,茶园石砌筑。进士坊为清乾隆二年(1737年)旌表丁巳恩科进士洪本仁而建。两贞节坊系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分别为旌表洪宪韶妻吴氏贞节、洪奕朴妻吴氏节孝而建。世科坊位于村中,原为祠堂门前坊(建筑已毁),该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系旌表洪坑洪氏一支由此至清光绪400年间各科进士。洪氏家庙坐西向东位于对面山脚,与世科坊东西相望,始建于明,现存为清代遗……[详细]
诚仁堂
  诚仁堂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当地又称“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进、有三个天井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为三进两层砖木结构楼房。这幢住宅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房主是一对兄弟俩,哥哥叫金文台、弟弟叫金北台,兄弟俩在上海开当铺发迹。三十多岁时,两人回到家乡建了这座诚仁堂,因为是金氏兄弟所建,当地又称“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进、有三个天井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这幢宅子的大门属于石库门,采用这种制造方法,不仅可以防盗,而且可以防火、防潮。这幢房子的前进为三间,前檐阑额为大月梁统跨三间,梁托上刻有“福、禄、寿”图案,左右对称;中间和后进均为五开间,以显示大户人家的气派。窗栏板上刻有“三羊开泰”和“魁星点斗”。明间为厅,次间……[详细]
苏雪痕宅
  苏雪痕宅属明代中叶砖木结构民宅。该宅平面为凹字形,一脊两堂(前、后堂),二层楼房。通面阔三间,天井两傍有廊,楼梯设于左廊内,楼下明间为客厅。两傍为卧室;楼上明间原有香火座,两傍为卧室。楼下低,楼上高,甚为明显。楼面是在梁上架阁栅,上铺楼板,阁栅断面为方形,间隔30公分,梁架皆穿逗式,用断面狭长的木材斧斫成略带弓月形,穿插于柱子之间,表面虽素净无华,但剖面如琴形,梁身又稍带曲线,含有装饰趣味。斗拱、鹰嘴榫及芦苇墙间隔的做法,体现了徽州明代建筑的特点。弧形栏杆的做法类似方文泰宅,其构图比方宅简朴得多,裙板部分采用一板一木次宋元护缝旧制做式。该宅后部檐柱和墙体,前人修缮时已作过更动。拆迁过程中,通过基础发掘考证,找到了后墙体前移的根据,同时为解决后厅和后厢房的采光问题,参照与该宅结构相似的歙县方土……[详细]